口臭是指口內(nèi)出氣臭穢的一種病癥,多表現(xiàn)為呼氣時有明顯臭味,刷牙漱口難以消除,含口香糖、使用清潔劑均難以掩蓋,是一股發(fā)自內(nèi)部的臭氣。
口臭的形成原因主要是由于飲食不節(jié),或過多地食用辛辣食品,以及勞倦過度等不良的生活方式造成的脾功能衰竭,胃腸功能減弱,使食物在腸內(nèi)得不到正常的消化,大量食物糟粕不能排出體外,愈積愈多,形成毒素進入腸壁血液,從而傷害臟腑引發(fā)各種疾病。而沉積在腸內(nèi)的食物糟粕時間一長就會積滯生熱,產(chǎn)生臭氣,向上蒸發(fā),通過口腔及鼻咽部位形成口臭。
因此,治愈口臭必須先清除腸壁和臟腑內(nèi)血液中的毒素,使腸胃恢復正常,沉積在腸內(nèi)的食物糟粕得以排出體外,根除形成口臭的第一個環(huán)節(jié),從而治愈口臭恢復健康。
*中醫(yī)驗方治療口臭*
中醫(yī)認為治療口臭應以清肺胃之熱、潤大腸之燥為原則。驗方可用竹葉石膏湯:生石膏、蘆根各30克,生地、金銀花各12克,竹葉、麥冬、法夏、連翹、桔梗各9克,甘草3克,清水五碗半煎取一碗溫服,服藥期間少吃蝦、蟹、筍、蛋、花生等易發(fā)物及其它肥膩、難消化食物。
胃腸燥熱較厲害,腹部脹滿,可用麻子仁丸加枇杷葉清肺湯飲:火麻仁30克,枇杷葉、桑白皮、黃柏、枳實、厚樸、白芍、北杏、知母、麥冬各9克,大黃(后下)6克,黃連、甘草各4.5克,清水六碗煎取一碗溫服。便秘甚者,可酌加番瀉葉4.5克,以加強通便作用。
慢性鼻炎或鼻竇炎而致口氣腥臭者:辛夷花、蒼耳子、蘇葉、枳實、厚樸、魚腥草各9~12克,甘草、薄荷葉(后下)各4.5克,水煎內(nèi)服。
飲食療方:用土銀花、土茵陳、土牛膝各9克,紫蘇葉4.5克,雞蛋一只,冰糖少許,煲糖水食用,或咀嚼茶葉,對除口臭亦有一定作用。
偏方:
一、食鮮菜葉汁。取新鮮的青菜葉(或蘿卜葉、萵筍葉)用水沖洗干凈,涼開水沖一遍,晾干,然后用刀切碎,用榨汁機取汁。也可放在容器內(nèi)搗爛,絞汁,再用干凈紗布過濾。服用時可加入少許涼開水,每天早晚各飲1杯,堅持兩周。便可見效。
二、經(jīng)常生食萵筍或葉。將萵筍切成片,用橢鹽適量拌一下,放一會兒后倒掉鹽汁水,兌入優(yōu)質(zhì)醬油、味精少許,再澆上幾滴麻油,作為涼抖菜,口味頗佳。將萵筍葉切碎,用少許精鹽漬一會兒,再澆上麻油,既可作為菜肴,又可治療口臭。
三、藿香葉9克、石菖蒲3克,煎湯,分兩次含服,每日1劑。
四、凈白蜜30克,兌溫水,1次燉服。
五、甘草3克、川芎6克、丁香9克、白芷15克,分別磨成細末,混合均勻,用蜜調(diào)成丸,食咽,每日2次。
六、桔皮30克,洗凈,水煎代茶飲。治吸煙所致口臭,兩方:1.取食醋適量,含口腔內(nèi)蠕動2~3分鐘,吐出,然后以清水漱口。2.取藥用雙氧水(過氧化氫)適量,加水稀釋,先刷牙,然后含雙氧水于口內(nèi),彎腰低頭。避免咽下,稍待片刻,吐出,再以清水漱口數(shù)次。若是長期口臭,伴有體重減輕,發(fā)熱及關節(jié)酸痛等癥狀,應考慮患有全身性疾病。諸如白血病、肝功能衰竭、鋅缺乏以及癌癥等。若老年人持續(xù)性口臭伴有喉嚨疼痛、聲音嘶啞、咳嗽及咯血.或上腹部隱痛、腹脹等癥狀,必須及時到醫(yī)院請醫(yī)生作有關檢查,以免延誤診斷和治療。(本報記者液位變送器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