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磁流量計與渦街流量計報道,近日,在公安機關“打四黑除四害”專項行動中,根據公安部統一部署,全國公安機關組織開展了打擊“地溝油”犯罪破案會戰。3個多月來,各地偵破利用“地溝油”制售食用油犯罪案件120余起,抓獲違法犯罪嫌疑人700余名,查實涉案油品6萬余噸;打掉集掏撈、批發、銷售等多環節于一體的制售“地溝油”犯罪網絡60個,涉及全國28個省份。會戰期間,經公安部協調,各地共投入警力9萬人次,排查油脂企業10萬余家,摸排線索1.1萬余條。大批利用“地溝油”制售食用油的不法分子落網;在一些油脂加工較為集中的地區,涉嫌以生產生物柴油等為幌子,從事制售“地溝油”的“黑工廠”“黑作坊”關停。
重慶警方介紹,在打擊“地溝油”行動中發現,在粗加工、精加工和銷售3個環節,當地正規食用油生產企業參與其中。此外,批發商將“地溝油”與正品油勾兌,規避風險牟取暴利。“這增強了犯罪的隱蔽性,導致打擊難度增大。”重慶警方相關負責人說。重慶警方破獲西南地區最大規模“地溝油”案,批發商用“地溝油”勾兌正品油銷售,重慶市九龍坡區走馬鎮燈塔村1組,一個叫“馬廠”的角落,有一處廢棄的養豬場。今年3月,幾個陌生男子頻繁出入,搬來鍋爐、砌起灶臺,每天燒煮從村外拉回的潲水。4月20日,走馬鎮派出所民警獲悉后,在養豬場內將老曹等6人抓獲。
經重慶警方調查,發現老曹從潲水里燒煮提取的“地溝油”,輾轉重慶、四川等正規食用油生產企業,流入油脂批發市場,按不同比例摻進正品食用油,最后上到餐桌。公安部將此案列為“4·20”專案掛牌督辦,警方順藤摸瓜,揭開當地“地溝油”的黑色產業鏈,偵破西南地區最大規模制售“地溝油”案。目前,已查實涉案“地溝油”2000余噸,案值1700余萬元,抓獲涉案人員84人。
電磁流量計與渦街流量計報道,重慶沙坪壩大學城食堂和周邊餐館的餐廚垃圾,是潲水的主要來源。老曹今年60歲,養豬10多年,有2輛車,雇了5個工人,每天開車到大學城收潲水,運回燈塔村的養豬場,豬場內有鍋爐、分離池、儲油池。取油的工序很簡單。老曹介紹,工人將潲水倒入加工池,潲水煮沸后,舀出浮在上面的油層,轉至水池沉淀。沉淀池內的油被稱作“毛油”,一個月能提1000斤左右的“毛油”。老曹說,重慶璧山縣的“徐科”專門收購“毛油”,每公斤3.2元。重慶警方查明,今年以來,老曹還在沙坪壩區等地,以同樣方法將潲水生產成油脂銷售,獲利上萬元。
25歲的徐科專門收購老曹的“毛油”,他被視為“地溝油”制售環節的“中轉站”。徐科“子承父業”,租住在璧山縣一民房,院子里堆放著裝滿“毛油”的鐵桶。每次交易,煉油廠會派車來拉原貨。在重慶璧山縣,大量飼料加工廠聚集其中,很多人像徐科一樣,做中轉生意,通過散發廣告,從老曹等人手里收購“毛油”,貯存一定量,再批量轉賣給煉油廠。據警方統計,徐科每噸按3200元-4600元不等的價格批量銷售。通過徐科的銀行賬號,警方發現徐科主要將貨發給重慶永川的“冠南烽爍油脂廠”和四川隆昌的“嘉吉豪飼料油脂廠”。警方到四川隆昌“嘉吉豪飼料油脂廠”調查發現,“地溝油”在這里完成粗加工,進行簡單脫色、去臭工序,“地溝油”部分流向該廠的油脂經營部;其他則流回重慶的食用油企業。經查,2010年3月至2011年4月,該廠又將大量的飼料混合油以每噸7500元左右的價格,出售給“重慶永亨油脂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