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不少讀者反映,互聯網上出現不少提供身份證查詢服務的商業網站,只需支付5元錢就能查詢身份證信息真假,不僅能顯示其發證地,還能顯示照片等信息,網站之多,服務流程之詳細,儼然成為一個大產業。 按照讀者的提示,記者電磁流量計登陸提供該類服務的絕牛網,輸入一組真實的姓名和身份證號,并支付了5元查詢費后發現,身份證照片、地址等都是該身份證所有人前不久才更換過的最新信息,準確無誤。記者隨后登陸ip138等同類型商業網站,輸入不同的身份證信息,分別使用網站所提供的手機支付和支付寶在線付款兩種支付方式,進行了付費查詢。多次試驗結果顯示,姓名與證件號碼匹配時,則會顯示出與證件相同的照片,否則會出現"信息不一致,請到發證派出所核實"的提示。據了解,目前網上提供的查詢服務向所有公眾開放,有兩種類型:一種是免費的身份證號碼分析,即根據所輸入的身份證號碼構成規則,分析顯示如證件初始發證機關、個人出生年月、性別等信息;另一種就是記者所體驗的能比對姓名和號碼并顯示照片的收費服務。調查發現,不少此類身份證查詢網站的數據支撐均來自北京國政通科技有限公司。根據該公司官方網站介紹,國政通依托全國公民身份信息系統等第三方權威數據源,面向金融、電信、政府機構、互聯網及個人用戶等領域提供身份信息核查比對、身份信息保護和反欺詐等誠信業務。
北京國政通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員稱,身份證信息只有用戶本人才能看到,公司并不獲得,非常安全可靠,不會泄露。該公司目前已有多家合作網站,如ip168等。盡管當前這種身份證信息核對服務應用需求很大,但其商業運作方式卻引起不少人的擔憂。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夏學鑾說:"公民的身份證信息是國家的一種公共資源,政府有責任保護,除了檔案、行政等特殊需要,其他均不應該隨意公開,包括商務用途在內都不應使用,用這些信息來謀取利益,是不對的。" 負責建設管理和運營全國公民身份信息系統的全國公民身份證號碼查詢中心的工作人員對記者說:"個人身份證屬于公民個人隱私信息,(不經本人同意)他人使用是違法的。" 采訪中一些專家也指出,即使是有特殊需要要查公民的身份信息,應當嚴格遵循程序,由相關機構工作人員代為查詢,而不能使查詢者直接接觸到這些數據,目前這種公然公開的方式帶來的隱患很大,主要有三方面。首先,導致個人信息泄露。
據渦街流量計了解到, 在北京一家外企工作的劉保衛說:"在網上可以隨意查詢身份證信息的現象,是對公民個人信息的完全泄露,一旦被他人用于商業促銷或網絡暴力,由此帶來的生活困擾是很可怕的。"金山網絡安全工程師李鐵軍指出,網站宣稱個人身份證信息非常安全,但從技術角度講,這些信息是有可能被泄露的。"黑客可能會繞過付費環節或單個IP地址的下載次數或頻率等限制程序,直接連接到數據庫下載數據。用戶查詢的數據不在該網站本地服務器的緩存上保存問題就不大,否則會大大提高用戶身份信息泄露的風險。"其次,為身份造假犯罪提供可乘之機。一些市民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這樣的信息查詢系統在不核實服務使用者信息的情況下,就可以隨意查詢全國居民身份證匹配情況,這為一些不法分子盜用信息制造假身份證,用于違法犯罪提供了便利。北京市公安局打擊電信詐騙專家金大志說,以前騙子打電話都是按號段隨機撥打,而現在,"詐騙團伙利用越來越精確的個人信息,詐騙得手概率也會大大提高。"第三,侵犯公民隱私權。一些專家指出,互聯網等虛擬空間的公民隱私權同樣不容侵犯。北京市消協法律顧問邱寶昌說,在網上交易或其他類似情境下,公民主動填寫告知,那么此時的信息就不叫隱私,而是公開信息,例如公司招聘、網上交易等。但如果隨便什么人都能夠查詢身份證信息,并且沒有經過當事人同意的,那么就是侵犯個人隱私的行為。 作為個人身份的真實憑證,公民身份證信息承載了太多的功能和責任。身份證信息公開查詢,撥動了公眾個人信息安全這根敏感的神經。
國家行政學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汪玉凱說,目前已經出現的個人隱私安全問題主要表現在兩方面:一是在社會交往活動以及商業機構運作中個人信息泄露現象在擴大并有泛濫之勢;二是"人肉搜索"這種嚴重侵犯個人隱私的行為還缺乏法律約束。記者超聲波流量計近期走訪北京、山西一些網吧發現,由于在網吧上網必須查驗身份證,許多網吧經營者就將上網者的身份證信息登記在一個冊子上,可以被他人隨意查看,一旦被不法分子利用,制作假身份證進行詐騙,后果不堪設想。而社會中類似的隱患還有很多。 著名法律專家馬懷德教授指出,目前我國對公民身份信息查詢缺乏相應法律規定,容易引發個人信息泄露,有關部門對此應高度重視,推進《個人隱私法》的立法。即便是政府授權的查詢服務也要嚴格限定,不能濫用,明確查詢邊界。專家指出,目前的一個問題是,涉及個人信息的企業在被攻擊、信息遭泄露時往往礙于社會影響不愿報案。專家建議,除了嚴格規范不同社會組織對身份證信息的使用權限,還應提高經營業務涉及公民個人信息的行業的準入門檻,對發生信息泄露和侵權的責任人予以追究和追償,對利用公民個人信息進行違法犯罪的行為更要進行嚴厲打擊。 "目前20%-30%的網民在幾乎所有網站使用同一個用戶名和密碼,這就給了黑客很大的可乘之機。"李鐵軍建議網民,應根據接受服務的等級來設定相對等級的密碼,并養成在1個月至3個月內更新一次密碼的習慣。